最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調查: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食物。根據搜索量判斷世界上哪些食物最令人好奇(才會開始搜尋)
這些食物除了令人好奇之外,可能某種程度也是人們一直看到,但不明所以的食物,因此應該相當受歡迎。
數據世界評比以歐洲、亞洲、北美、南美、非洲、太平洋等地區美食的搜尋量前10。筆者整理了北美和南美區的食物們,和大家分享我見解中這些之所以令人「困惑」的原因。食物翻譯則我自己為他們找到比較貼切的中文翻譯。
這幾樣大家吃過幾樣呢?若在台灣有看到的話不妨品嘗看看,與想像中的一不一樣呢?
有興趣的可以先閱讀:
13道台灣就吃得到的拉丁料理
1. Carnitas 慢燉豬肉 🇲🇽
Carnitas 是墨西哥經典的慢煮豬肉,名字很有趣,是carne(肉)的縮小詞。通常用豬肩肉或五花肉在豬油中低溫燉煮數小時,直到外脆內嫩。Carnitas是很經典的塔可餅餅的餡料之一,在墨西哥的塔可餅店一定會有的選項。carnita會切成絲狀,有點類似古巴的ropa vieja手撕豬肉。一般來說taco的肉餡料都選用瘦的部位,不過個人還是喜歡肥一點的餡料。
這道料理起源於16世紀西班牙人帶來的烹飪技術,在墨西哥米Michoacán最為著名。

2. Tamales 玉米粽 (All 拉丁美洲)

Tamales 是以玉米粉包裹餡料(如雞肉、豬肉、豆泥、起司),用香蕉葉或玉米葉包裹後蒸熟的傳統美食。樣子和粽子相當雷同,因此中文翻譯成玉米粽。這道料理可追溯至馬雅與阿茲特克時期,當時戰士和旅人會帶著 Tamales 充飢。在墨西哥,每年 2 月 2 日的「燭光節」(Día de la Candelaria)會大量食用這道美食!
在拉丁美洲每個國家的玉米粽都不太一樣,也有用米飯做的(比較像粿的形式),到哥倫比亞和哥斯大黎加有類似台灣肉粽的米飯粽。🇬🇹瓜地馬拉有Chuchito、🇻🇪委內瑞拉有Hallaca、南美洲叫它Humita,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黃色,外層通常是玉米葉或香蕉葉(香蕉葉真的很萬用)。




3. Empanada 玉米餡餅 🇦🇷🇨🇱🇪🇸


Empanada 是一種半月形的餡餅,外皮酥脆,內餡可以是肉、起司或蔬菜。這道料理來自西班牙,後來到了拉美許多改與玉米粉製作。各國都有各自獨特版本,除了肉餡也有加蛋的。哥倫比亞常見炸的empanada;智利有 Empanada de Pino 阿根廷Empanada直接成為國民美食,和智利的樣式雷同,是阿根廷人最愛的一道菜,甚至有「Dia de Empanada 」來慶祝這道國民美食!。


4. Torta 墨西哥三明治 🇲🇽

乍聽Torta本來以為是蛋糕,實際上是墨西哥的一種三明治,通常使用 Telera 或 Bolillo 麵包,夾入燉肉、起司、酪梨等配料。torta可說是吃膩玉米餅的救星,看似沒什麼特別之處的三明治並非人們想到墨西哥食物會聯想到的食物,不過光是吃到torta的靈魂食材酪梨和拉絲起司,就值得一吃再吃。(話說吃taco時反而很少吃到酪梨等蔬菜)
Torta Ahogada(浸泡在辣醬中的 Torta)源於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據說是一位醉酒的工人意外把三明治掉進辣醬裡而發明的料理!
Puebla則有獨特的cemita,tarta放大版本,比臉還巨大!


5. Ceviche 秘魯醃生魚 🇵🇪🇪🇨🇨🇱

Ceviche 是秘魯最引以為傲的美食,如果秘魯人聽到你愛這道菜,一定會對你另眼相看把你當成知己。
Ceviche裡的生魚使用萊姆醃製,洋蔥、醋、辣椒佐味,而香菜則是精髓。相當流行,各地都有自己的做法和版本。依照各地海鮮可以見到pescado、camarón、pulpo、langosta、langostina、marisco版本。(marisco大部分是貝類,pescado只有魚肉而已)。在西文中marisco雖然翻成海鮮,但是除了魚以外的海鮮喔!有些人說ceviche來自古莫切文化(較印加民族更早)或是印加文化(使用chicha酒醃製);也有人說是西班牙殖民後的產物。確定的是和我一開始認為受到日本料理影響的完全不同。(秘魯相當多日本移民)
在拉丁美洲沿海城市幾乎都可以找到ceviche的蹤影,要吃到正宗的ceviche卻並不容易。由於太多人在做這道料理,也導致人們對這道菜的想像完全不同。有些創意料理會做ceviche,不過已經和原來的版本相差甚遠。
秘魯將 6 月 28 日定為「Ceviche 國家日」。


6. Carne Asada 炭烤牛肉 🇲🇽🇦🇷🇨🇴
Carne Asada 指的是炭火烤牛肉(carne在拉丁美洲常常指的是牛肉),是拉美 BBQ的靈魂料理。一般來說這種烤肉會先用檸檬及胡椒醃製過。這道菜拉美區域常見料理肉類的方式,墨西哥的烤肉是塔可餅裡的餡料的一種。
雖然名稱為烤肉,到處都有,不過對於阿根廷來說Carne Asada是指特定某種形式的烤肉,其目的更多是和人們聚在一起料理及享用的過程,肉的呈現也是一整大塊連帶肋骨的那種,烤完之後大家分食使用。對阿根廷烤肉文化更是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7. Chimichurri 🇦🇷

Chimichurri 是搭配炭火烤肉必被醬汁,是阿根廷和烏拉圭的經典醬料。以橄欖油為基底,混入香菜 (parsley, oregano)、大蒜、紅酒醋、檸檬汁和辣椒製成。這種醬汁最常搭配烤肉。有一搞笑說法是來自英國商人 Jimmy McCurry,他在 19 世紀造訪阿根廷時帶來了這道醬汁,當地人因口音問題而將名字變成「Chimichurri」!另一說法則是西班牙巴斯克語意旨混入所有東西的的意思。
圖片出自文章
8. Chicharron 拉丁脆皮豬 🇲🇽🇨🇴🇵🇷

Chicharrón 是炸豬皮或炸豬肉塊,油油膩膩的我稱它為脆皮豬!在拉美各國都有不同版本:哥倫比亞的 Bandeja Paisa 裡必有Chicharrón,通常會帶皮的炸;而波多黎各則會用它來做三明治。在當地雜貨店若看到chicharron 是類似零嘴的食物,脆到像餅乾一樣,有些只有豬皮的部分,吃起來相當有趣。這道料理來自西班牙,後來在拉丁各國發展出不同的樣妙,成為美味的庶民小吃之一。
9. Arepas 玉米餅刈包 🇨🇴🇻🇪

Arepas 是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國民美食,以玉米粉製成的圓形麵餅,當中夾起司、肉或蛋。其漢堡的樣式與刈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道菜的歷史可追溯到原住民時代,而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兩國常為了誰發明arepa爭執不已。
委內瑞拉訂定 9 月 13 日的「Arepa 國際日」,恐怕辨識有宣示arepa主權的意思。
我和朋友某一年一起做arepa擺學校攤位,相較於其他複雜的料理,arepa只要將玉米粉和水攪拌一起揉成麵團在捏製成圓扁狀及完成。在台灣賣arepa的地方相當稀少,能一起做出arepa相當感動,而且朋友的廚藝讓我們創造出燉雞,辣醬玉米等口味,且台灣人對這道美食接受度也頗高!





在粉專開直播教大家做arepa

10. Picanha 🇧🇷
Picanha 是巴西最受歡迎的牛肉部位(rump),通常在 Churrascaria(烤肉餐廳)以炭火燒烤。這道料理源於葡萄牙,在巴西發展出獨特風格,如今成為巴西烤肉的象徵!

11.Pom Suriname 🇸🇷

Pom Suriname是蘇利南的國菜,結合了克里奧爾、印尼和猶太文化影響,以 taro root(芋頭根)混合橙汁和雞肉焗烤而成。這道料理來自 17 世紀的猶太移民,如今成為蘇利南家族聚會必吃的佳餚!
12. Tostones 炸香蕉片 🇵🇷🇨🇺🇩🇴
Tostones 是炸香蕉片,在波多黎各、古巴和多明尼加都是熱門小吃。這道料理來自非洲奴隸時代,他們用最簡單的方法將青蕉變成可口的食物,至今仍是加勒比海飲食文化的代表!
其他地區也會吃炸香蕉,名稱為patacones或platano frito



13. Milanesa 炸肉排 🇦🇷🇺🇾

Milanesa 是阿根廷和烏拉圭的炸肉排,類似於義大利的炸牛排(Cotoletta)。這道菜源於義大利移民,後來在阿根廷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如 Milanesa Napolitana,加上番茄醬與起司焗烤!有趣的是各國都有類似炸肉排的料理,如日本的Tonkatsu 、德國schnitzel、法國澳洲parmi



14. Churrasco 巴西烤肉 🇧🇷

Churrasco 是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的燒烤文化代表,通常指各種火烤牛肉。在巴西,這種烤肉通常是用長劍串起來燒烤,並搭配 Chimichurri 醬享用。這種烤肉技術來自Gauchos,後來演變為南美燒烤文化的核心!
這幾樣哪一樣最引起你的好奇呢?後面這幾樣都是烤肉,蘇利南的還沒吃過。其他都有親自品嚐過,若對拉丁美洲食物還無從著手,也許這幾樣可以作為愛上拉美菜的起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