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的時間玩拉美 Exploring Latin America: A Journey Through Culture, Cuisine, and Adventure
【拉丁美洲美食】拉美洲菜與亞洲菜的相遇
【拉丁美洲美食】拉美洲菜與亞洲菜的相遇

【拉丁美洲美食】拉美洲菜與亞洲菜的相遇

到拉丁美洲旅遊時吃到玉米餅、玉米麵包、各種辣椒、番茄等特色料理,不知道曾幾何時曾想著這世界上如此遙遠的兩地,不知道為什麼口味與食物的處理方式卻有似曾相似的感受。亞洲菜與拉丁菜的這些異同,你曾注意過嗎?

配料比主食豐盛

各地食材受到文化、歷史、氣候、地理位置的而產生不同的美食文化。而吃的時機和方式也常常影響人們對食物的感受,而造成可能類似的食物對於人們有相當大不同的感受。例如台灣人對鹹的豆子(frijol)剛到墨西哥,墨西哥對於酪梨機牛奶(台灣人的喝法)的飲料無法理解,相當有趣。

你們知道原來taco al pastor來自中東的kebab的肉串影響嗎!因此當地有一種taco叫做taco arabe

拉美菜與亞洲菜的差異

這個麵包就做中國人?

烹飪手法:

► 拉美菜:以燉、烤、煎、炸為主。

► 亞洲菜:以炒、蒸、煮、悶為主。

我做給墨西哥朋友的酪梨牛奶

香料與調味:

► 拉美菜:香料與辣味、香菜、檸檬、番茄

► 亞洲菜:較為複雜、層次更多。中國愛用醬油、五香、花椒,日本用味淋、味噌、醬油,韓國有泡菜、辣椒,印度香料更多元且大量。

墨西哥的起司玉米餅沒有加起司!

主食:

► 拉美菜:玉米為主要主食成分,簡單可以分成玉米餅tortilla、玉米包arepa、餡餅empanada等等。中美洲多使用玉米,整個拉丁美洲常用大蕉、豆類、木薯等。米飯在中美與玉米使用約為一半一半,南美及加勒比海則較多米飯。

► 亞洲菜:米與麵為主。米還分白米、糯米、壽司米、粽子、米苔目、米線、米餅、米紙、河粉、湯圓、包子、饅頭、粿、春捲。麵的呈現除了拉麵、滷麵、冷麵、小麵、湯麵、麵疙瘩等,其他如餃子、鍋貼、湯包、餛飩、煎包、大餅、蔥油餅、卷餅、餡餅、燒賣、燒餅、烙餅、麻花,印度餅的種類則又是另一個世界了。

當地的內臟湯和牛肚湯有點類似

食材搭配

► 拉美菜:拉美菜較多蛋白質、以肉類、豆類為主,烹煮較多以長時間燉煮為主,善用肉桂、丁香、番茄、洋蔥等,如墨雷醬mole、瓜地馬拉pepian,巴西feijoada、燉湯sancocho,哥倫比亞及秘魯菜跟亞洲則有些許共同性。拉美菜較多為一人一份,份量較大。

► 亞洲菜:亞洲菜強調「色香味」,菜餚中各種食材比例較為均衡,日本喜愛生食且料理清淡,中餐蒸煮炒炸煎,料理方式相當多元。

料理世界博大精深,許多部分無法概括。總體來說兩個地方的食材都善用各種香料,口感多元。傳統製法的食材也都手工繁複,來自於歷史久遠的飲食文化,人們對食物的執著也叫歐美文化深厚。

你敢吃蟋蟀tacos嗎

料理的巧合

如果每一種食物都有一種對照,拉美菜常常可以看到亞洲菜的影子,兩者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食物傳遞到另一個國家的時候需要翻譯,中文相當普遍的方式就是直接翻譯成「國家+亞洲菜名」或是用音譯方式。如:arepa=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刈包、tamal=玉米粽。然而翻譯上對於許多看似類似但形狀及吃法不同的食物就相當棘手,比如在墨西哥所有的餅都是玉米做的,但名字大概有100種不一樣的;香蕉使用不同形狀樣子就有不同名字,不過在翻譯上全部都是炸香蕉。而中菜裡各種的大餅、小餅、蛋餅、蔥油餅,全部都是cake、pastel,而所有餃子類的都是dumpling。

墨西哥的玉米要加美乃滋和起司粉及辣椒。

今天來介紹一些我個人發現原來他們這麼像的幾道拉美菜與亞洲菜!

🇲🇽flauta VS. 炸春捲

用玉米餅把肉捲起來拿去炸叫做flauta或taco dorado(黃金塔可),沒有完全密封(但餡料不會掉出來!),很多會搭配sour cream、mole或番茄辣椒醬,而中式或泰國春捲則用餅皮完全將餡料包入再炸,搭配的醬料通常是酸甜或酸辣醬。

tamal(玉米粽) VS. 粽子

拉丁美洲的tamal是用玉米粉混水製作的,有點類似台灣的粿。裡面包肉,外面用香蕉葉包,最後拿去蒸。中菜的粽子則是糯米製作,且通常是三角形的,豬肉塊、香菇、花生等。

甜的部分中菜中有包入豆沙的鹼粽或沒有料的鹼粽,拉丁美洲也有甜的玉米粽,用玉米葉,形狀較小。




🇨🇴🇻🇪arepa(哥倫比亞刈包) VS. 🇹🇼刈包 VS. 🇨🇳肉夾饃

arepa是玉米做的餅,較厚實因此可以將中間切開放入餡料,稱為arepa rellana,這種吃法像極了台灣的刈包,因此翻譯成哥倫比亞或委內瑞拉刈包相當貼切。

arepa 是將玉米麵包切開放入餡料

我寫的關於 刈包 的文章。

另外我覺得跟arepa比刈包更接近的食物是來自西安肉夾饃,更像的原因是肉夾饃式餅皮切開放入餡料,而刈包的包則是一體成型,沒有切開。圓形的餅皮以及切開的形狀,使兩者的形狀更為相似。

🇲🇽 burrito VS. 🇹🇷kebab VS. 🇬🇷gyro

每個國家似乎都有這種把食物包在卷餅裡的料理,可能不論身在何處的文化最終相當容易將菜放入餅中捲起來。在每個國家幾乎都有類似這種料理,但餡料和餅皮的作法則略有不同

burrito墨西哥捲餅是美墨菜,放入豆子、米飯、蔬菜、碎肉等,也是最有名的家喻戶曉的墨西哥菜之一。在墨西哥反而不常見到。
土耳其Kebab通常是卷餅搭配烤肉,在很多地方是隨處可見的街頭美食
希臘卷餅gyro最經典的特色是會放入薯條,使用希臘優格醬。

🇲🇽horchata(墨西哥米漿)、champurrado、 VS. 米漿

horchata是用米、牛奶、肉桂等煮成的飲品,非常的甜,通常是冰的相當爽口。horchata 在中美添加不同食材,有的也會像台灣的米漿使用花生。

另外多種以玉米為基底的飲料如atole、champurrado等,與米漿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墨西哥的champurrado,是用發酵玉米和可可做的飲料
台灣米漿,除了米之外還有花生,因此呈現棕色

🇨🇷Rondon VS. 咖哩湯

rondon是哥斯大黎加及加勒比沿海可以看到的一種料理,rondon這道菜是受到非洲文化影響行成的料理,食材使用椰子及海鮮、木薯等。第一口喝到時簡直像回到亞洲,也太像泰式咖哩了吧!

相當濃郁及熱帶的口感,讓人不禁想起熱帶的滋味,

同樣的食材做出不同的料理,不同的食材使用相同的料理方式…美食文化一直是我最喜歡體驗的旅行元素。拉丁國家哪些菜色讓你覺得與亞洲菜相當類似呢?

與當地人分享美食,我準備了咖哩。

🇲🇽mole(莫雷醬) VS. 咖哩

墨西哥的莫雷醬適用十幾種香料、辣椒、乾辣椒和巧克力做成的墨西哥醬汁,通常會和肉類一起燉煮,口感非常濃厚且十分綿密,莫雷醬因為加入的食材不同,有分成紅色、綠色、橘色、黃色、咖啡色和黑色等等。其中最常見的咖啡色mole poblano通常微辣,搭上香料飯相當美味,是我最喜歡的墨西哥菜之一。

而咖哩在印度也非常多元,其實並沒有一道要做咖哩的菜,在印度每道咖哩都有各自的名字。咖哩傳到日本、泰國、越南等地也都因應各地口味做了改變,日本咖哩偏甜且咖啡色居多,有些加入蘋果及巧克力;泰國、馬來西亞的通常加入椰子、而越南、柬埔寨咖哩則偏甜。

醬料搭配米飯果然是絕配,不論到了哪裡都有這種吃法且相當受歡迎!

mole coloradito

似曾相似的滋味,去因為香料使用的不同而呈現完全不同的滋味!

旅行中喜愛插畫食物的我。

延伸閱讀:2024 全台最完整拉丁美洲餐廳推薦台北找墨西哥餐廳【墨西哥|來墨西哥就要吃塔可餅啊!】關 tacos的那些小事